历史沿革:文脉赓续,薪火相传
学院历史底蕴深厚,肇始于建校之初,历经60载发展,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上取得了丰硕成果,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。培养了“全国优秀教师”张丽莉,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、第24届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”抗疫个人王春天等一批优秀学生楷模。
师资力量:名师荟萃,潜心育人
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、汉语国际教育两个省一流专业,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治学严谨、富有创新精神得高水平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工37人,其中教授5人、副教授11人,博士研究生7人,在读博士6人。有黑龙江省语言文字专家3人,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。6名教师加入大庆市作家协会,1名教师获“全国社科普及专家”称号。
教学科研:深耕拓新,硕果盈枝
建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,省级首届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,校级一流课程8门。同中学一线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,现有教育部新文科项目1项,省级教改项目5项。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2项,黑龙江省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,省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4项。
学院科研力量雄厚,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,产出一系列标志性的科研成果。教师累计承担市级以上项目130余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,省级项目47项。发表论文388篇(CSSCI 62篇,北大核心55篇)。出版学术专著20部,教材15部;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累计110项。
服务社会:根治实践,贡献智慧
学院致力于文化传承,服务社会,推动城市文化建设。全国社科先进单位——大庆市文学学会,大庆市社科先进单位——大庆市汉语语言学会挂靠在365官网,领全市文学理论研究、地域文化研究、语言文化研究之先。播扬文化,薪火相续,公益讲座、学术交流、媒体活动异彩纷呈,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建设之重镇。
党建领航:铸魂育人,砥砺初心
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、人才培养深度融合。积极打造“一基双辅、三领三促”党建工作品牌,深入实施“五个一”系列活动,通过强化党建引领、党员带领、文化挈领,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提升、教书育人实效发挥、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,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工作新模式。